参选应用介绍

 

浙江省杭嘉湖内河船舶有源RFID管理

  浙江省根据交通部“十一五”指导方针,围绕“数字港航”,实现水运事业的可持续式发展,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综合利用,实现决策智能化,促进相关企业和产业的发展。

  内河船舶通航信息的采集问题一直是海事管理部门探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缺乏与之相适用的航道传感技术,内河船舶通航信息的采集到目前为止还停留在人工记录观测水平上,信息的再利用价值不高,减弱了船舶通航信息对航道建设决策的支持力度。针对此难题,急需一种能够对船只进行细化管理的技术手段,解决内河船舶通航信息孤岛,使船舶通航信息进入港务管理信息平台,与其它系统数据融合。

  结合浙江省内河交通的实际情况,在航道上安装航道读卡器,读卡距离要求达到200米以上。为船舶配发电子标签,船载电子标签内数据内容,包括:12位电子标签编号(具有唯一性)、船舶其他基本信息(船舶牌照、船主信息、吨位、注册地,… …)、船舶签证信息等,并具备防拆、数据加密等功能。以此建立一个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船舶动态信息采集平台,并与港航系统其他业务系统集成。

   杭嘉湖扎口管理电子标签系统,采用2.45G 有源RFID识别、防拆、远距离识别技术,实现辖区内船舶运行信息的动态采集,满足杭嘉湖地区内船舶动态监管的需求。RFID船载电子标签拥有唯一的ID号。在电子标签发放时,该ID通过RFID船载电子标签管理子系统与船舶牌照、吨位、定员等信息绑定。用户使用时,船载电子标签安装于船舶内,其ID号作为船舶身份证用于识别该船舶。航道读卡器通过对电子标签定时发送的ID信息进行识别,实时采集船舶数据。该系统的功能包括:内河航道环境下的船舶信息采集、采集信息的处理、采集信息的发布、电子标签管理、采集信息共享等,提高船舶的运行管理、加强对船舶的服务能力。

该应用案例的亮点:

  1、内河航运首次采用2.45G 有源RFID识别、防拆技术,对船舶进行远距离识别,提高船舶身份识别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RFID作为身份识别、短程通信、无线传感技术平台 
  从先进性、可用性和成熟性等多角度考虑,采用2.45Ghz有源RFID技术.并紧密结合正在制定的我国2.45Ghz空中接口标准,此标准充分考虑了2.45Ghz物联网应用,将形成RFID和物联网领域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标准。

  3、RFID片上操作系统
  建立在标准化的RFID命令集、文件管理体系、状态机管理体系、防冲撞机制之上的操作系统COS将提供稳定可靠、可扩展的嵌入式软件平台;将COS嵌入智能终端的实时操作系统进行整合。

  4、RFID安全鉴别算法和过程
  利用(密钥种子 + 随机数 + 固定常数)进行SHA1运算,将运算结果与明文数据进行异或得到密文,解密时提取随机数,再利用(密钥种子 + 随机数 + 固定常数)进行SHA1运算,将运算结果与密文进行异或,还原出明文。

点评:

账号:密码: